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葱姜蒜是什么梗和葱姜蒜的来历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葱姜蒜是什么梗以及葱姜蒜的来历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One]、吃葱吃蒜不吃姜什么意思
〖One〗、吃葱吃蒜不吃姜这句话是一个俗语,谐音其实就是姜比作为将,也就是做事情不要被别人用激将法给激将了,不能听人挑拨。也就是一种做人的态度,激将法不能吃,吃了容易吃亏。
〖Two〗、其实就算从口味上来说,也是这个说法的,因为葱蒜还有姜这3个调味品都是有一定的刺激性的,像葱蒜都很少有人吃,吃完之后口会臭臭的,而普通的老百姓也很少有直接吃姜的,姜的味道口感都很差,而且很刺激,一般都是放到菜里作为调料品,而且都会切很大一块,方便吃菜的时候挑出来。
[Two]、葱姜蒜的来历
葱姜蒜是日常生活中特别普通的调味品,而且相对于其他蔬菜来说费用也比较低廉。但就是这种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在烹饪肉类食品的时候却不可或缺。“三鲜”组合不仅可以起到去腥味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有效分解肉类食物中的胆固醇。
如果现在去询问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他们什么时候开始食用葱姜蒜,相比能够说出具体渊源的人基本没有。但是北方人喜欢吃葱姜蒜之类的辛辣食物,却与当地的气候过于、寒冷息息相关。而经常吃辛辣食物的北方人,性格相对来说也比较火爆。
葱、姜、蒜的诞生历史与发展轨迹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蔬菜、水果以及调味品,其实都有一段足以令人感叹的历史。葱姜蒜虽然是北方人餐桌上的常客,但是要论起其开端与发展历史,其实也有很多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历史知识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每一种食材的来历,都可以让大家为之感叹。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特别讲究饮食文化的国度。时至今日依然会有人开玩笑,世间的万事万物甭管能不能吃,也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东西,只要进入中国就会被爱吃一族风卷残云。比如,小龙虾、蝗虫、肉虫等,外国人不敢吃的东西都快让我们吃绝迹了。
虽然并不提倡这种胡吃乱吃的做法,但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的食谱要明显比外国更加丰富。这除了与自古至今的饮食习惯有关系之外,其实还与“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地域文化息息相关。
现代汉语对“葱”的释义简单明了,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凉不耐炎热。既可以当做蔬菜和佐料食用;同时鳞茎和种子也可以入药。也就是说葱既是一种食物也是一种药材,平时经常吃葱可以起到药食同补的作用。
翻开中国食物药材大全可以发现,葱这种植物的原产地就是中国。史料上有关葱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尔雅·释器》中就有“青谓之葱”的说法。当时主要生长于气候比较寒冷的北方各地,比如陕西、山东与东北地区。
这与从喜寒凉的特性有很大关系。而在寒凉之地长出来的葱味道会更好。相传神农尝百草之时曾经就尝到过葱,由于葱的味道辛辣刺激,食用之后身体会有发热的感觉。至此之后生活在远古时期的老百姓,就将葱作为一种日常调味品。
无论做任何菜肴的时候都会放葱。所以葱又有“和事草”之称。葱的种类主要有大葱、楼葱、分葱与胡葱四类,每一类葱都有比较独特的味道。但整体来说都以辛辣、刺鼻为主。葱之所以可以从先秦时期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与汉朝时期广泛栽培有很大关系。
《后汉·章帝纪注》曾记载:“葱岭,在敦煌西,其山高大多葱”。
也就是说陕西地区是当时的大葱种植基地。后来逐渐从北方流传至南北,但由于南北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所以栽种出来的葱味道也不一样。
民间关于葱的吃法多种多样,除了会将其当做调味品入菜之外。北方地区还会直接食用生葱。比如,小葱蘸大酱就是一道下饭菜。但种类多以分从为主因为这种葱,不仅辣味相对来说比较淡,而且吃起来也有一种甜香的味道。
“香葱蘸酱,越吃越壮”是很多北方人都知道的一句谚语。明代高镰曾在《遵生八笺·卷十二》中记载:“入少许茐花、大小茴香、姜橘丝、花椒末、红曲,研烂,同盐拌匀”。这其实就是明朝时期人们吃葱时的一种方法,亦或是一道不错的凉菜。
“姜”也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但这种植物可食用部分为根状茎。在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广为栽培。作为一种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调味品,“姜”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南方菜系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调味作用。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姜”的作用越来越广泛。“姜”不仅可以制成饮料,而且还是很多化妆品的原料。最重要的是“姜”也可以入药,对于治疗身体寒症有非常好的效果。虽然现在很多外国人做菜的时候,也都会使用姜片或姜汁,但这种调味品的原产地却是中国。
『2』“姜”的身世之谜与具体作用
一般都认为“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但主要还是用来调味或者入药。《礼记》中有“楂梨姜桂”的语句,这也是关于“姜”最早的文字记载。儒家先贤孔子《论语》曾有“每食木撤姜”的说法。
所谓“每食木撤姜”大概意思就是,平时多吃姜对身体健康有益处。《吕氏春秋·本味》中也有“阳朴之姜”,以及“和之美者,蜀郡扬朴之姜”的记载。对姜的味道及其作用记载的十分明确。
“阳朴之姜”意思是姜可以作为补肾壮阳的药物食用。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姜”原产于东南亚地区后来从传入我国。近来尚未有确切的记载,证实“姜”的具体诞生时间。但通过文献记载可以了解到,大约诞生于春秋或更早时期。
到了汉代之时姜已经成为了一种经济作物,司马迁曾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千畦姜韭,其人与千户候等”。
大意为种千倾姜和韭菜,就可以达到千户候的生活标准了。许慎曾在《说文》中说:“姜作疆,御湿之荣也”。大概意思就是平时多吃生姜,可以起到祛湿除寒的作用。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自号“卖姜翁”,并写过一首《卖姜词》。其中就有“最疗人间病,乍炎寒”之句。
王安石也曾在《字说》中说:“姜作疆,御百邪,故谓之姜”。实际上与许慎对“姜”的解释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这些记载中可以了解到姜不仅原产于中国,而且也是很多古代人餐桌上的必备佳肴。同时姜作为一种具有药食同补作用的蔬菜。在古代中医药典中也曾被记录为,可以驱寒、祛湿、解毒的良好。
“姜”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非常多,无论是烹饪、治疗还是美容,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量用“姜”。北方人在炖鱼、煮肉或者做其他肉食的时候,都会放上几片姜以达到去除肉中的腥、膻味道的作用。
在葱姜蒜三种调味品中,只有大蒜是一种舶来品。据汉代王逸所著《正部》记载:“张骞使还,始得大蒜、苜蓿”。这段记载是说张骞通西域之时,从西域地区曾带回了很多稀奇古怪的食物。其中就有原产于西亚和中亚的大蒜和苜蓿。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大蒜应该是在西汉时期由张骞从西域带回国内的。如果从张骞通西域之时算起,大蒜在我国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张骞带回来大蒜被汉朝人称为“胡蒜”,也可以写作“葫”。寓意就是从胡人生活地区传入中国的食物。《本草纲目》“菜部”中提到过一种小蒜,又名山蒜、茆蒜。这种小蒜与现代人食用的大蒜不一样。
事实上在先秦时期我国境内,也有一种蒜瓣较小的小型蒜。这种小蒜虽然个头上,无法与西域大蒜相提并论,但是味道和具体作用基本雷同。只不过大蒜的味道更加辛辣,而且食用起来也比较方便而已。
据宋代罗愿所著《尔雅翼》中机记载:“胡人以大蒜涂体,爱其芳气,又以护寒”。生活在西域地区的人经常用大蒜汁涂抹身体,他们认为大蒜的味道不仅具有祛除狐臭的贡献,而且也可以起到驱寒、除湿的作用。
大蒜自从传入我国之后,随着时代不断变更以及烹饪技术不断进步。逐渐走上了中国人的餐桌,尤其是在气候条件比较恶劣的北方地区。在冬季的时候如果能多吃大蒜,不仅可以起到非常好的驱寒效果,而且也可以有效提升身体抵抗力。
首先笔者在这里要先强调一下,并不是所有的北方人都喜欢吃葱姜蒜。很多年轻一代或女性为了保持个人形象,一般都不会吃这类容易产生口气的食物。但是北方人吃葱姜蒜其实,还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饮食习俗。
从葱姜蒜被当做蔬菜或调味品开始食用之时,生活在北方地区的古代先租们,就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虽然这三种调味品的味道比较辛辣,而且吃完之后口中还会留下一些难闻的异味。但由于经常吃葱姜蒜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所以直到现在北方人的餐桌上依然少不了葱姜蒜。
北方人的饮食习惯相对来说比较粗犷,他们一般都比较愿意吃口味重的食物。最重要的是他们在做菜的时候,根本离不开葱姜蒜。除了葱姜蒜之外还会吃辣椒等,可以刺激身体发热的东西。这主要与当地的气候比较干燥,而且冬季的时候比较寒冷息息相关。
葱姜蒜在我国已经有至少2000年的历史了,现在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有很多菜品,如果不放葱姜蒜就会失去味道。尤其是鱼类、肉类以及海鲜类菜肴,一旦少了葱姜蒜不仅无法达到味美的效果,而且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
从这个角度来看葱姜蒜还具有一定的解毒效果。当然由于各个地区的食俗不同,每个人的口味也不一样。
所以大多数生活在南方地区的人,平时生食葱姜蒜的几率比较小。但是北方人几乎每天都离不开葱姜蒜,甚至有的人还会直接蘸酱生食。
当然北方人在用餐的时候生食大葱的人比较多。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只有这样才能增加食欲。如果用餐的食物少了大酱和大葱,仿佛吃饭就是一件了无生趣的事情。所以笔者认为从这一点来看,北方人才是葱姜蒜流传至今的始作俑者。
关于葱姜蒜是什么梗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ewenhao.com/wsvv5iRT0t.html